《情感反诈模拟器》——这款曾以“捞女游戏”为名的作品,已成功登顶Steam国区销量榜,并在全球热销榜上突破了第4的位置。这个成绩刷新了《完蛋》和《隐形守护者》的纪录,也使其成为国产影游的全新记录保持者。无论是粉丝还是业内人士,恐怕都没能预见到这一天的到来。在抽奖活动的评论区,大多数支持者的语气还偏向友情角度,谁能想到,这款游戏竟能一举突破国区销量榜的顶峰?
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,作为创作者,我们必须学会与时代同行,把握住那个时代的主旋律,关注其主要矛盾。这样的感悟,似乎能用一句话来总结:时代赋予了创作者灵感的源泉。
曾在知乎看到过一个话题,讨论过关于红军北上与南下的争议。北上是指进军陕甘宁,南下则是攻占四川盆地。从军事的角度来看,南下似乎更为合理。四川盆地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一旦控制住剑门关,便能稳住局面。红军凭借着超强的组织能力,完全可以在此安定下来,先种田积攒力量,待时而动。而北上的路程则充满了危险,红军不仅要面对国军,还要正面迎击日寇,几乎无法安心休整。
展开剩余76%然而,历史最终证明了北上更为明智,背后原因并非单纯的军事考虑,而是因为它正切中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——抗击日本侵略。面对日寇的侵袭,任何局部的阶级斗争,哪怕有理,但却难以激起民众的共鸣。大多数人甚至会将其视作地方军阀的斗争,无法引发广泛的支持。而北上抗日,却成为了全体抗日力量团结的核心,抓住了民族危亡这一时代命题。
同样,回顾《战狼》这部电影的成功,便是因为它准确把握住了时代的主线——中国崛起,产业出海。作为一部与中国崛起息息相关的作品,《战狼》自然成为了时代的象征。市场上当时也有很多投资巨大、特效精良的仙侠剧、恋爱剧,演员阵容也不乏小鲜肉,但这些剧集在票房上的表现却寥寥无几,时至今日,几乎无人记得。这是因为在那个婚恋价值观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,恋爱剧已成笑谈。无论你拍得多好,都无法触及到观众的内心。因为大家不再对婚恋抱有幻想,观众不再为爱情故事买单。
然而,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:那么多导演为何还会执着于拍摄恋爱剧?难道他们都已经迷失了吗?
其实,他们并没有迷失。恋爱剧曾是上一代人心中的答案,正如金庸的小说,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矛盾。比如,金庸的作品中,为什么朝廷常常处于缺位状态,江湖人物的行事风格显得颇为拧巴?为什么《琼瑶》的爱情故事会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?又为什么邓丽君的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影响力?
其实,那些作品背后的核心,并不是单纯的爱情,而是在于对旧有秩序的挑战与推翻。金庸的武侠小说,在早期更多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精神。而到了80年代,香港经济飞速发展,市民阶层崛起,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开始受到冲击。此时,个人主义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。新派武侠应运而生,突出了个人情感与个人选择的自由。而邓丽君的音乐,正是时代赋予的自由情感的体现,她唱的不是“为了家国”,而是“为了你”。
这种对个体情感的表达,正好迎合了那个时代的变化。集体主义的逐渐退潮,反而为那些强调个人自由与情感的作品提供了市场。
但更深层次的理解是,很多创作者没有看清这一点。他们误以为爱情元素火爆,就是因为爱情本身好,结果就有了大量的仙侠剧、科幻剧转向恋爱剧,最终导致创作的失败。许多人误解了“时代主线”,认为必须紧抓宏大叙事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在某些时刻,个人主义的崛起同样可以代表时代的主旋律。比如邓丽君通过“爱一个人”的主题切入,实际上迎合了那个时代的深层次需求。
而《情感反诈模拟器》的爆火,恰恰是因为它没有回避这个时代的主旋律:爱情的解构与反思。它抓住了时代的脉搏,触及到了那个时代的核心矛盾。
因此,好的作品一定要关注时代的变化,无论是集体主义,还是个人主义,或是对爱情的推崇与嘲弄,它们都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。
最后,这也让我更加确信了一点——《红楼梦》并非只是讲曹家的故事,而是深刻反映了明朝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变革。
发布于:山东省和兴网-比较出名的配资平台-专业的正规实盘配资网站-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